有一年,陳子昂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,雖然他胸藏錦繡,才華橫溢,卻無人賞識。這天,陳子昂在街上閑游,忽然看見一位老者在街邊吆喝:“上好的銅琴,知音者快來買呀!”陳子昂便走過去,看看這把琴確實是好琴,便對老者說:“老伯,我想買這把琴,你老出個價吧……”老者把陳子昂打量一番后說:“先生果真想買這把琴嗎?我看先生舉止不俗,▼
陳子昂(約659年-700年,一說661—702)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屬四川遂寧)人,初唐詩人,詩歌革新家。睿宗文明元年(684年)進士。因上書言事被武后賞識,授麟臺正字。曾多次上書論政事,官至右拾遺。 陳子昂幼而聰穎,少而任俠,年十七、八,尚不知書。后因擊劍傷人,始棄武從文,慨然立志,謝絕舊友,深鉆經史,不▼
(一) 陳子昂其詩風骨崢嶸,寓意深遠,蒼勁有力,有《陳伯玉集》傳世。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,輕財好施,慷慨任俠。成年后始發憤攻讀,博覽群書,擅長寫作。同時關心國事,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樹。24歲時舉進士,官麟臺正字,后升右拾遺,直言敢諫。時武則天當政,信用酷吏,濫殺無辜。他不畏迫害,屢次上書諫諍。武則天計劃開▼
<晚次樂鄉縣>是陳子昂由故鄉東行入京,在襄州樂鄉縣留宿時所寫的一首抒發羈旅之情的五律.顧璘曰:“無句法,無字法,天然之妙”。陳子昂繼四杰之后,以更堅決的態度起來反對齊梁詩風的統治,在理論和創作實踐上都表現了鮮明的創造革新精神。陳子昂的思想是很復雜的,他既好縱橫任俠,又好佛老神仙,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,仍然是他思想的▼